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眼弦赤烂

眼弦赤烂

病名。出《银海精微》。又名风弦赤眼风弦赤烂睑弦赤烂烂弦风睑,俗称烂眼皮。多由脾胃蕴结湿热,复受风邪,风与湿热相搏,结于睑缘而发。症见胞睑边缘红赤溃烂,痒痛并作,或见睫毛脱落,甚至睑缘变形。相当于今之睑缘炎。内治祛风、清热、除湿为主。湿偏盛者,宜除湿汤加减;风偏盛者,宜柴胡散加减;热重者,宜用三黄汤加减。外治:局部可涂鸡蛋黄油膏。

猜你喜欢

  • 脱汗

    证名。《医碥·汗》:“脱汗,阴盛格阳,汗从阳脱,味淡不咸,如珠不流,为汗绝,不治。”详绝汗条。

  • 皇汉医药全书

    书名。原名《汉方医药全书》。日本·栗原广三撰,吴嘉博译。前列总说,以下分五部论述,即汉方医术发达史、病理解说、药理解说、药剂解说、处方解说。作者联系哲学、理学以及社会、文化、医药等发展的历史,分析中国

  • 慈航集

    书名。全名《慈航集三元普济方》。4卷。清·王勲撰。刊于1799年。作者认为“春温、温疫,自古至今,无成法可师”。本书专论春温、温疫诸证,对于病源、治法阐述颇详。书中并介绍锁喉瘟、大头瘟、蝦蟆瘟、烂喉瘟

  • 酒癥

    即酒癖。详该条。

  • 胃泻

    病名。又称胃泄。《医林绳墨·泄泻》:“胃泻色黄,食饮不化,此胃有虚寒也。”后世亦有以胃泻为伤食泻者。《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伤食作泻即胃泻。”详胃泄、伤食泻条。

  • 起痔汤

    见《张氏医通》卷十四。即落痔汤,见该条。

  • 铁烛台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苦地胆之别名,详该条。

  • 知热感度测定法

    以两侧同名井穴、背俞对热源的敏感差异测知脏腑、经络虚的方法。一般以点燃的缐香为热源,置于穴上固定高度或有节律的上下雀啄,测定病人感到烫热时所需时间,然后比较两侧读数,高者为虚,低者为实。

  • 小儿消渴

    病证名,又名痛渴、三消,为津液枯燥,虚热内盛的病证。临床以口渴、饮多、食多、尿多而消瘦为特征。《幼科铁镜》:“三消之症,实热者少,虚热者多,不足之症……始而心肺消渴,或脾胃消中,或肾水消浊。传染日久,

  • 吕樵翁

    【介绍】:见吕熊飞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