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内伤眩晕》。又称醉头风。有虚痰眩晕、实痰眩晕、湿痰眩晕、停饮眩晕、风痰眩晕、痰火眩晕之不同。详各条。
证名。指手足筋脉弛缓无力,类似四肢不收。多由风邪乘袭经脉所致。《备急千金要方·诸风》:“治风懿不能言,四肢不收,手足亸曳。”宜用独活汤。《丹溪心法附余》卷一:“中风虽能言,口不斜而手足亸曳。”可用星
见《圣济总录》卷六十五。详久咳条。
七冲门之一。古人谓消化系统有七个要冲,齿牙如门户,称为户门。《难经·四十四难》:“唇为飞门,齿为户门。”
古刺法名。以其所刺之处均和经脉有关,故名。①九刺之一。《灵枢·官针》:“经刺者,刺大经之结络经分也。”是指于经脉结聚不通之处(如压痛、郁血等)进行针刺的方法。②《灵枢·禁服》:“不盛之虚,以经取之,名
月球所运行之道。出黄道东者,有青道二,立春春分,月从青道行。《汉书》:“月有九行者……青道二,出黄道东。”
①浊,指水谷之气;清,指吸入自然界之气。清气与浊气各有其性质和功能,根据人体阴阳经所受清浊之气不同来讨论治疗方法。②《灵枢经》篇名。本篇以人体十二经脉与地面的河流相比较,河流有清浊,人体的经脉(阴经和
即下午,申时。《灵枢·病传》:“夏早晡。”
病证名。见《济生方》。亦名崩中漏下。崩,指不在经期突然阴道大量出血,来势急骤,出血如注,漏是出血量少,淋沥不止,或经期血来,量少而持续日久不止者,前人以其出血淋沥不断,如器之漏,故名。在发病过程中,两
病证名。出《普济方》卷三百五十九。指小儿晕卧,动则作呕,吐泡沫粘液,言语不利,或发癫痫等症。由于儿在胎中,孕母恣食油腻煎炒,影响脾肺功能,产生风痰所致。宜用清热凉膈、消风化痰之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