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唐代医家、僧人。亦名释普济。编集《广陵正师口齿论》1卷、《口齿玉池论》1卷。均佚。
见《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为刺五加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刘涓子鬼遗方》卷一。即肩疽。见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水红花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四诊抉微》卷三。即十三指形。详该条。
【生卒】:十五世纪上半叶【介绍】:明代医家。浙江衢县人。世医出身,晚年贯通医术,尤其精于小儿科,医理主要宗钱乙,编成《袖珍小儿方》10卷。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四。即串疽。见该条。
少阴为二阴,阳明为二阳。《素问·阴阳类论》:“二阴二阳,病在肺,少阴脉沉,胜肺伤脾,外伤四肢。”王冰注:“二阴谓手少阴心之脉也,二阳亦胃脉也,心胃合病,邪上下并,故内伤脾,外伤肺也。”
见针灸集成条。
即芳香化浊法,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