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幼科全书》。即胎疸。详该条。
病名。出《疡科心得集》卷上。即脑疽。见该条。
见古本康平伤寒论条。
系黄帝和岐伯的合称。参见岐黄、岐伯、黄帝等条。
病名。见《脉因证治》卷下。《咽喉脉证通论》:“此症风因痰湿热,久积于内;或食炙煿厚味太多;或房劳抑郁所致。症见耳下红肿,渐趋项下及结喉之间。一边者轻,两边者重。喉内帝丁左右两旁如蛇盘之状,有黄白二色,
病名。见《石室秘录》。多发生于产后1~3天内。因产后气血未复,盛夏炎热,暑邪乘虚侵袭肌体,阴气卒绝,阳气暴壅,经络不通而致高热,神志不清等症。若热中于里,兼见心烦口渴,大汗面赤,脉洪大,治宜生津止渴,
出《植物名实图考》。为菟葵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喻化鹏条。
【介绍】:见邹志夔条。
古病名。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八。又名卒中。详见卒中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