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生于胁部的疽。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二。证治参见肋疽条。
见冯氏锦囊秘录条。
出《吴普本草》。即常山,详该条。
出《医学正传》即慢惊风。详该条。
见《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天津市南开医院)。槟榔、使君子各30克,苦楝皮15克,乌梅5枚,木香12克,枳壳6克,川椒、细辛、干姜各3克,玄明粉(冲服)9克。水煎服。功能驱蛔止痛。治胆道蛔虫症的早期,
见《补阙肘后方》。为水苏之别名。详该条。
即咽日气。见该条。
【介绍】:见龚廷贤条。
经验方。见《耳鼻咽喉科学》(武汉医学院)。雄黄、皂角、明矾、胆矾各等分。为末,枣泥为丸,每丸重0.12克,每服一丸,含化,日二次。功能化痰开窍,清热解毒,消肿祛痰。治慢性咽炎,咽部有异物感者。
见辨证录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