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著作。7卷。明·汪机撰于1519年。作者广辑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薛己等疡科医论,结合临证心得,列医论154篇,选方265首及个人治验,详述外科诸证。书中阐析发病原因、病机、治则之要,倡“外科必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呃逆论》。指感受外邪所致的呃逆症。邪传半表半里,抑遏少阳者,症见身发寒热,呕逆作呃,脉弦大。治宜和解,用小柴胡汤。热邪结里者,症见内热口渴,唇焦便赤,脉沉数。治宜下热,用承气汤。
见《本草纲目》。即石灰,详该条。
病证名。指日久不愈的赤白痢。《诸病源候论》卷十七:“久赤白痢者,是冷热乘于血,与津液相杂而下,甚者肠虚不复,故赤白连滞,久不瘥也。”治宜益气固肠,用乌梅丸,或调中益气丸加黄连、枳壳。
病名。指因血虚所引起的耳聋。初起听音不真,久则耳鸣耳聋,目眩头晕,脉细数。治宜补血益气。方可选用四物汤、归脾汤、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汤等加减。参见耳聋条。
病证名。①即冲头痛。《东医宝鉴·外形篇》:“其病冲头痛,目似脱,项似拔,即正头痛也。”参见冲头痛条。②指满头皆痛之症,与偏头痛相对而言。《溪医述·病症辨异》:“正头痛者,满头皆痛,……偏头风者,但在半
见《江西草药》。为蛇葡萄之别名,详该条。
见《增订伪药条辨》。为牛膝之处方名,详该条。
《疡科选粹》卷一方。黄柏、雄黄各一两,炒黄丹二两。为细末,水调敷患处。治热肿焮红疼痛。
病名。生于皮肤的一种瘙痒性疾患。《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其形无匡郭,纵斜无定是也。”多因风、湿、热三邪侵犯肌肤,蕴郁日久所致。皮损边缘不整,无一定形态,纵横排列不定,瘙痒明显。治宜消风清热利湿,内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