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诗经》。为蚱蝉之别名,详该条。
指位于皮部的络脉。因为位浅如浮,故名。《素问·皮部论》:“视其部中有浮络者……。”《黄帝内经太素》杨注:“浮谓大小络见于皮者也。”临床上可根据其部位和色泽的变化用来诊断和刺血治病。
病名。指手足皮肤粗厚如茧。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由于气血运行阻滞,不荣肌肤所致。相当于掌蹠角化类疾病。
出明·赵献可《邯郸遗稿》。即妊娠疟。详该条。
出《本草经集注》。即珍珠,详该条。
出《难经·三十五难》。即胆。因胆所贮藏的胆汁清而不浊,故名。
【介绍】:唐代医生。撰有《南行方》3卷,已佚。
出《本草经集注》。即大豆黄卷,详该条。
【介绍】:清代医家。字南重,号退庵。浙江嘉善人。行医多年,撰有《友渔斋医话》8卷(1812年刻行),包括:《一览延龄》、《橘旁杂论》、《上池涓滴》、《肘后偶抄》、《证治指要》、《药笼小品》,论述养生、
病名。见朱仁康《实用外科中药治疗学》。指圆癣之形小者。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