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张筱衫条。
指经久不愈的咳嗽。出《素问·咳论》。又称久咳嗽、久嗽。多因外邪留恋,脏腑内伤,气虚血亏,七情郁结等所致。《太平圣惠方》卷四十六:“久咳嗽者,由肺虚极故也。肺气既虚,为风寒所搏,连滞岁月而嗽也。此皆阴阳
见《广西中药志》。为岗松之别名,详该条。
七方之一。方剂之大者。对于邪气强盛,病有兼证的可使用大方。《儒门事亲》卷一:“夫大方之说有二,有君一臣三佐九之大方,有分两大而顿服之大方,盖治肝及在下而远者,宜顿服而数少之大方,病有兼证而邪不专,不可
病证名。出元·朱震亨《幼科全书》。痘疮初起发热三、四日后,应见点而不见点,此因外感风寒,阻于肌表,毒气不能外发所致。其症常伴有头痛,四肢拘急,恶风寒等。治宜解表透毒。用参苏饮,败毒散加减。
口腔的上壁。分硬腭与软腭两部分。硬腭在前,以骨质为基础;软腭在后,由粘膜及肌肉组成。
病证名。指头痛而见阴寒症状者。《医垒元戎·三阳头痛》:“若阴证头痛,只用温中药足矣,乃理中、姜附之类也。”参三阴头痛条。
《疫喉浅论·新补会厌论》方。金银花五钱,人中黄一钱五分,连翘、玄参、牡丹皮、桃仁、浙贝母、板蓝根各三钱,生地黄四钱,麦门冬、赤芍药、红花各二钱,薄荷一钱,芦根二两。水煎,日二服,夜一服。治疫喉会厌腐溃
古病名。《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五:水毒病,……一名水中病。”详水毒条。
病名。《疮疡经验全书》卷三。“肫疽,肿高而硬。俗言此疽坚无脓,殊不知其因成脓在内,一时不能出皮肤,须用内托发出,方可用针刺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