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前口疳
病名。即经行口糜。详该条。
病名。即经行口糜。详该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血风藤之别名,详该条。
见删补颐生微论条。
《外科大成》卷二方。黄连三钱,枳壳、陈皮、乳香各一钱,没药五分。水煎,空腹服;肿痛甚者,外兼熏洗。治沿肛痔,周围皆有,痛痒出水。
见《本草便读》。为大豆黄卷之简称,详该条。
出《本草图经》。为闹羊花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晋代医生。生平欠详。
经穴别名。出《外台秘要》。即腹结,见该条。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三。由湿热阻滞肌肤或留于血脉而成。生于胫部,足腕处,患部痒痛相兼,破流黄水,甚则焮肿,疮面有钻眼,缠绵难愈。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伴发寒热。治宜清热利湿,内服消风散或三妙丸,外
①见《本草纲目拾遗》。为雪莲花之别名。②见《本草纲目拾遗》。为新疆雪莲之别名。各详该条。
指舌下静脉丛及系带。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舌下紫筋为舌系,下通于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