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三方。桂心、知母、防风各四两,芍药、炙甘草、麻黄、炮附子各三两(一方有白术、川芎、杏仁、半夏)。为粗末,每服四钱,加生姜五片,水煎,空腹服。治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即经漏所下之血杂见五色,多属五脏虚损所致。参见经漏条。
运气术语。《素问·天元纪大论》:“承岁为岁直。”详承岁条。
出《三国志·方技传》。即小产。详该条。
解剖学同名器官。位于口腔。《灵枢·五阅五使篇》:“舌者心之官也。”舌之根部称为舌本,舌之尖部称为舌尖,舌之两侧称为舌旁,舌底经筋称为舌系,舌之中部称为舌中。舌内应于心,司味觉,与吞咽、发音有密切关系。
①指心、心包络、肝、脾、肺、肾(《此事难知》卷上)。②指心、肝、脾、肺、肾(左肾)、命门(右肾)。《难经·三十九难》:“五脏亦有六脏者,谓肾有两脏也,其左为肾,右为命门。”
经穴别名。见《普济方》。即陷谷。见该条。
泮,融合;衍,流溢或蔓延。《灵枢·淫邪发梦》:“愿闻淫邪泮衍奈何?”乃指病邪的积潴和蔓延。
推拿穴位名。用掐、揉法,有发汗等作用。①位于手背第二掌骨小头尺侧。《针灸大成》卷十:“掐两扇门,发脏腑之汗,两手掐揉,平中指为界,壮热汗多者,揉之即止。又治急惊,口眼歪斜。”②位于手背第四与第五掌骨小
也称孤阳上越、或称虚阳不敛。①同阴盛格阳,见该条。②指精血亏损,阳失所附,浮越于上,症见潮热,面色嫩红,口燥不渴,脉虚数等。治宜补精血、敛浮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