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经效产宝》:“疗妊娠腹内冷痛,忽胎动。薤白、当归。”水煎服。
运气学说术语,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按五音建运理论,宫代表土运,故不及之土运称为少宫。
即《神农本草经》。详该条。
《金匮要略》方。又名头风散、附子摩头散。炮附子一枚,食盐等分,为末。沐头后,取一方寸匕,涂摩痛处,令药力行。治头风,头痛时发时止属寒证者。
见清·汪双池《医林纂要·药性》。为橡实之别名,详该条。
《圣济总录》卷九十一方。石斛、肉苁蓉(酒洗,去皱皮,切,焙干)各二两,远志、菟丝子(酒浸一夜,捣)、续断各一两一分,炮天雄三分,熟地黄、枸杞子各二两半,大枣肉二两。为末和匀,每服二钱匕,空腹温酒送下,
病名。指头晕目眩,突然跌仆之症。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多因痰涎壅塞所致。症见头眩目花,突然跌倒,心神迷闷,牙关紧急,目睛上视等。治宜豁痰逐络为主。可用碧霞丹、辰砂天麻圆等方。参见急中风条。
古刺法名。十二刺之一。《灵枢·官针》:“傍针刺(《针灸甲乙经》称傍刺)者,直刺傍刺各一,以治留痹久居者也。”指治疗顽痹的针刺方法。其法在患处正中刺一针,旁边刺一针。因其正、傍同刺,故名傍针刺。
见《妇科易知》。即经来如黄泥水。详该条。
病证名。腰痛之一。见《丹溪心法·腰痛》。又名湿冷腰痛。因寒湿着腰伤肾所致。《医学入门》卷五:“久处卑湿,雨露浸淫,为湿所着,腰重如石,冷如水,喜热物熨。不渴便利,饮食如故,肾着汤加附子;停水沉重,小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