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经行呕吐

经行呕吐

病证名。见《陈素庵妇科补解》。亦名经来呕吐经来惯呕吐。指每值经期出现恶心呕吐,并伴随经期反复发作。多因脾胃虚弱肝胃不和痰饮内阻、或伤于水饮所致。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劳逸无度,损伤脾胃、经行之际,气血下注,脾气益虚,胃失和降,症见经行恶心呕吐,胸闷腹胀头晕气短精神倦怠,乏力思卧,治宜补益脾胃,降逆和中,方用香砂六君子汤。若因肝气抑郁、横逆犯胃,经行时肝血益虚,气火偏旺,挟冲气上逆,胃失和降,症见经行呕吐泛酸,胸闷烦躁,头晕目眩,口苦咽干,暖气呃逆,治宜抑肝和胃,降逆止呕,方用柴胡疏肝散左金丸。若素有痰饮,经行冲气较盛,饮随冲气上逆,《叶氏女科证治》云:“此因痰在胸脘,阻隔米谷,不能下胃。”症见经行食后,作呕欲吐、或吐涎沫,暖气频作,治宜豁痰降逆,方用旋复代赫汤加茯苓。若伤于水饮者,呕吐多为食物夹水,治宜温中化痰,方用丁香散(公丁香、炮姜、白术)。

猜你喜欢

  • 温者清之

    治则。出《素问·至真要大论》。温次于热,清次于寒。即偏于温热的病证,应用清凉的方药治疗。

  • 八味逍遥散

    见《医学入门》卷七。即加味逍遥散第一方,见该条。

  • 丁琮

    【生卒】:1738~?【介绍】:清医家。字瑶宗。以儒改习医学,认为伤寒最易误诊,常与薛凤眉等取历代有名伤寒注家之书参订,撰成《张仲景伤寒论一得篇》(1787)10卷。该书虽未刊刻印行,视其稿本者认为乃

  • 郎廷栋

    【生卒】:1667~1710【介绍】:清法医学家。字朴斋。盛京广宁(今辽宁北镇)人。曾任湖南提刑。参与校订宋慈《洗冤录》及陈芳生《洗冤集说》等。辑有《洗冤汇编》(1710年),阐述大清律例规定之检验制

  • 铍石

    针具名。出《灵枢·刺节真邪》。指形如铍针的砭石。

  • 坤廓

    眼的八廓名称之一。用八卦命名者。见《证治准绳·杂病》。即地廓。详该条。

  • 心疸

    病名。①九疸之一。《外台秘要》卷四:“心癉,烦心,心中热,葛根主之。”②《辨证奇闻》:“心疸之症,烦渴引饮,一饮水即停于心之下。时作水声,胸前时多汗出,皮肤尽黄惟两目独白、人以为黄疸也,谁知是心中虚热

  • 汤颢(hāo 浩)

    【介绍】:清代医家。字效程。浙江吴兴人。采集医籍中有关摄生之法,辑成《保生编》一书,未见刊行。

  • 寒石

    出《吴普本草》。为卤碱之别名,详该条。

  • 别录

    见名医别录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