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敬夫
【介绍】:
见罗知悌条。
【介绍】:
见罗知悌条。
出《素问·阴阳别论》。指经闭,或指月经不按月来潮。参见经闭条。
即有病。《素问·脉要精微论》:“故乃可诊有过之脉。”《灵枢·经脉》:“挟脊之有过者,取之所别也。”
简称真脉。五脏真气败露的脉象。即无胃、神、根的脉,可见于疾病的危重阶段。《素问·玉机真脏论》:“真肝脉至,中外急如循刀刃责责然如按琴瑟弦。……真心脉至,坚而搏,如循薏苡子累累然。……真肺脉至,大而虚,
①心的苗窍,即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心主舌,……在窍为舌。”详舌条。②指心神之窍。心藏神,古人认为心窍通利则神志清爽,心窍为邪闭阻则神昏癫狂,故有痰迷心窍之说。”
①证名。《医学纲目》卷十一:“颤,摇也;振,动也。”指头部或四肢掉摇抖动之症。多由阴血不足,筋脉失养,肝阳偏亢,阳盛化风,或气虚、心虚、痰浊相挟所致。轻者有时手足颤振或头摇,重则手抖不能持物,足不能行
指针刺治疗中,为了达到补虚泻实目的而使用的各种针法。一般分补法与泻法两类。早在《黄帝内经》中已有记载,如“微旋”、“出针按针”为补,“切而转之”、“摇大其穴”为泻。自元、明以后又有发展,如《金针赋》提
经外奇穴名。《凌氏汉章针灸全书》:“兴隆二穴,小肠为腑,主心中冷惫年深,气上攻或结双痃或痞块,兴隆二穴与针通。其穴在脐角斜上一寸,以指按痃跳是穴。令人仰卧之,取草一根作三寸三折,一角按神阙中,二角尽处
经外奇穴名。出《外台秘要·崔氏别录》,所述取穴法繁复。《针灸聚英》认为:“合太阳行背二行膈俞、胆俞四穴。”今多从之。主治痨瘵,咳嗽,喘息,虚弱羸瘦等。艾炷灸7~15壮。
病证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即原发性不孕症。详不孕条。
人体部位名。指肩胛部。《灵枢·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循肩髆内,挟脊抵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