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翕翕发热

翕翕发热

证名。指轻微发热。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论条辨》:“翕翕发热,乃形容热候之轻微。”《内外伤辨·辨寒热》:“翕翕发热,又为之拂拂发热,发于皮毛之上,如羽毛之拂,明其热在表也。”为太阳中风发热的一种表现,常与自汗恶风、恶寒等症并见,治宜桂枝汤。又瘀血肌肉亦可引起本症。《血证论·发热》:“又有瘀血发热者,瘀血在肌肉,则翕翕发热,证象白虎,口渴心烦,支体刺痛,宜当归补血汤甲己化土汤加桃仁红花柴胡防风知母石膏血府逐瘀汤亦治之。”参见发热条。

猜你喜欢

  • 痧胀腹痛

    病证名。指感受痧气而致胸腹胀痛。《症因脉治·腹痛论》:“痧胀腹痛之症,忽尔胸腹胀痛,手足厥冷,指甲带青,痛不可忍,不吐不泻,或吐或泻,按之痛甚,俗名绞肠痧,此即痧胀腹痛之症也。”多因受寒、阻湿或感厉气

  • 黄胖病

    见《医学正传》。即钩虫病。详该条。

  • 清胆安神

    清法之一。治疗胆热而引起烦躁不得眠的方法。常用方如蒿芩清胆汤。

  • 和中

    即和胃,详该条。

  • 复杂性肛漏

    病名。即肛漏的外口数在二个以上,且道管弯曲有分支或管道通过肛周二个间隙以上的肛漏。参见肛漏条。

  • 交肠病

    出《本草纲目》。即交肠,见该条。

  • 马蜞

    出《本草经集注》。为水蛭之别名,详该条。

  • 王执中

    【介绍】:宋代针灸学家。字叔权,瑞安(今浙江瑞安)人。1169年(乾道五年)进士,曾任澧州(今属湖南)教授。他对当时社会上重方药轻针灸的现象表示不满。遂根据长期临证经验,参照《针灸甲乙经》等书,编写成

  • 刘道源

    【介绍】:见刘沫条。

  • 蛲瘕

    病证名。指蛲虫结聚于肠胃而形成的瘕病。《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蛲瘕为病,腹大上,肤黄粗,循之戚戚然。”参见瘕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