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疮疡预后的方法之一。《太平圣惠方》:“动息自宁,饮食知味,一善也;便利调匀,二善也;脓溃肿消,脓色鲜而不臭,三善也;神采精明,语声清朗,四善也;体气和平,五善也。”疮疡患者见者为顺证,易治易愈。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商阳,见该条。
病证名。出《世医得效方》卷三。《伤科汇纂》卷九:“挫闪者,非跌非打之伤,乃举重劳力所致也。或挫腰瘀痛,不能转侧,或手足拗闪,骨窍扭出,其伤虽属寻常,若不及时医治,失于调理,非成痼疾,即为久患也。”治宜
①见《贵阳民间药草》。为杠板归之别名。②见《贵阳民间药草》。为杏叶防风之别名,各详该条。
病证名。指因跌打引起的肢体深部组织及脏腑、气血损伤的病证。见《圣济总录》卷一百四十四。详内伤条。
见《本草问答》。为冬虫夏草之简称,详该条。
《灵枢经》篇名。动,指脉之搏动;输,即经气所输之处。本篇阐述了十二经脉中,唯手太阴、足阳明、足少阴三经独动不休的道理,以及在邪气阻塞四肢的情况下,十二经气如何保持输转循环的问题。
指肾受邪热所致的病证。《素问·刺热篇》:“肾热病者,先腰痛痠,苦渴数饮,身热,热争则项痛而强,寒且痠,足下热,不欲言。”
病证名,指小儿突然或逐渐对周围环境意识完全消失,对外界的刺激不起反应的证候。是由于热与痰内闭所致,其病变部位在心包。热闭大多由温热病邪内传心包,或由吸受夏令暑邪,“暑气通于心”,最易内闭。痰闭系痰迷心
经外奇穴名。位于手背侧,中指与无名指之间指蹼缘稍后之赤白肉际处。主治疟疾。斜刺0.5~1寸(图92)。图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