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肝中风

猜你喜欢

  • 补上治上制以缓

    用药法则。指补益或治疗上部病证的方药,原则上宜使用气味薄,轻清上浮的缓剂。如外感风热的咽痛、失音,用开提肺气,利咽清膈的桔梗甘草汤。《素问·至真要大论》:“补上治上,制以缓,……缓则气味薄。适其至所,

  • 药按

    书名。又名《锦囊治疗方论》,1卷。(即《冯氏锦囊秘录》卷20)。清·冯兆张撰。为冯氏的医案记录。所列医案除述证用方外,附论方义,颇有发挥。

  • 夹脊穴

    经外奇穴名。①指背部脊椎两旁的穴位。《素问·缪刺论》:“从项始数脊椎侠脊,疾按之应手如痛,刺之旁,三痏立已。”杨上善注:“脊有二十一椎,以两手侠脊当推按之,痛处即是足太阳络,其输两旁,各刺三痏也。”《

  • 胃火呕吐

    证名。指饮食厚味,恼怒忧思,酿热化火所致的呕吐。《症因脉治·呕吐论》:“胃火呕吐之症,食入即吐,其味或酸或苦,五心烦热,夜卧不宁,口中干渴,二便阻涩。……胃火呕吐之治,胃火旺,家秘清胃汤合栀连平胃散、

  • 三焦蒸

    二十三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详二十三蒸条。

  • 肝火五更泄泻

    五更泄的一种。因恼怒伤肝,肝气怫逆化火所致。《症因脉治·肝火五更泄泻》:“胁肋常痛,痛连小腹,夜多不寐,每至五更,小腹左角一汛,急欲登厕,火性急速,一泻即止。”脉多弦数或洪大。治宜清肝泻火,用龙胆泻肝

  • 宋耕棠

    【生卒】:十九世纪中叶【介绍】:清末医生。江苏上元人。业儒兼通医,1853年太平军攻克江宁(南京)后,在内医场斐成主持下,以民间药物治疗东王杨秀清属下军内的疫病,有效果;并曾随李俊良等医生为东王杨秀清

  • 血瘀睥泛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张氏医通》卷八:“谓睥内之肉,紫瘀浮泛,甚则如细泡无数,相连成片。盖睥血滞又不忌火毒燥腻,致积而不散,或碎睥出血冒风所致,宜活血为主,并用开导。”与睑停瘀血相类,参见该

  • 七号晋象方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阿魏丸,见该条。

  • 心虫病

    病名。心虫即蛔虫。《普济本事方·诸虫飞尸鬼疰》:“心虫曰蛔。”即蛔虫病。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