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广温疫论条。
经外奇穴名。见《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位于肩胛骨下角处。主治咳血,肋间神经痛,肺炎等。直刺0.3~0.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原是北齐徐之才按功用归类药物之方法,宋《圣济经》于每种之后添一剂字,变为方剂功用分类法。《伤寒方药明理论·序》曰:“制方之体,宣、通、补、泻、轻、重、涩、滑、燥、湿十剂是也。”至此始有十剂之名。
见《日用本草》。即芸薹,详该条。
【介绍】:见章成之条。
见竹林寺女科秘书条。
出《中藏经》。为胡颓子叶之别名,详该条。
见《梅氏验方新编》第七集。即结毒溃烂的更严重者。详杨梅疮条。
见《青岛中草药手册》。为石韦之别名,详该条。
见《药材资料汇编》。为谷精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