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称辨证施治。是理、法、方、药运用于临床的过程,为中医学术的基本特点。即通过四诊八纲、脏腑、病因、病机等中医基础理论对患者表现的症状、体征进行综合分析,辨别为何种证候,称辨证;在辨证基础上,拟定出治疗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四。即滞热丹毒。见该条。
唐代医官职称。共设4名,官阶从六品上。
见《广东中药》Ⅱ(生草药部分)。为鸡骨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山东中药》。即昆布,详该条。
【介绍】:见刘防条。
①见《本草纲目》。为枸骨叶之别名。②见《草药手册》。为廊茵之别名。各详该条。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三方。五灵脂二两,川乌一两半,没药一两,乳香五钱。为末,水泛为丸,弹子大,每服一丸,生姜煎汤和酒送下。治白虎历节风,因风冷入侵,气滞血瘀,周身麻痛。
(yù郁)血液郁积。《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即经来如铜绿水。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