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山
见伤山条。
见伤山条。
指脉络之横斜者。《素问·刺疟篇》:“刺足阳明太阴横脉出血。”
病证名。五郁之一。指脾胃之气郁滞之症。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证治汇补·郁症》:“食滞中焦,痰凝脾脏,热蕴肠胃,皆土郁也。”症见心腹饱胀,肠鸣泻利,呕恶痰涎或清水等。治宜夺之。《杂病源流犀烛》卷十
指十二经及其脉络。《灵枢·本输》:“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经络之所终始。”
病证名。指疫喉病人复因郁火内结所致之便闭证。治宜疏下。参见疫喉有关各条。
见小儿则条。
眼的八廓名称之一,用相应脏腑的功能命名者。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一:“艮为上睑,络通命门,脏固脾属……,主絪缊化醇,生而勿灭,予而勿夺,曰育德廓”。因命门主火,脾得命门之火,方能发挥运化水谷精微以资
【介绍】:参见邵三山条。
病名。出《外科百效全书》卷三。即上发背。见该条。
痧证之一。又名黑痧。《张氏医通》卷九:“近时有感恶毒异气,而骤发黑痧,俗名番沙。卒然昏倒腹痛,面色黑胀,不呼不叫,如不急治,两三时即毙。有微发寒热,腹痛麻瞀,呕恶神昏者,或濈濈汗出,或隐隐发斑,此毒邪
病证名。即睥急紧小,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