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肠风

肠风

病名。《素问·风论》:“久风入中,则为肠风、飧泄。”系指一种以便血为主症的疾病。后世用其名而含义不一。①指大肠久积风冷所致的便血。《太平圣惠方》卷六十:“大肠中久积风冷,中焦虚热,……风冷热毒,搏于大肠,大肠既虚,时时下血,故名肠风也。”可用卷柏散、内补散等方。②泛指内痔外痔、举痔、脱肛肛瘘出血。《世医得效方·大方脉杂医科》:“槐角丸治五种肠风泻血:粪前有血名外痔;粪后有血名内痔;大肠不收名脱肛;谷道四面弩肉如奶名举痔;头上有孔名瘘。”③指因风邪而便纯血鲜红的病症。《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亦称为风利。《证治汇补·下窍门》:“或外风肠胃经络而入害,或内风肝木过旺而下乘,故曰肠风。”其症便前出血如注,颜色鲜红,肛门不肿痛,或见腹痛肠鸣。外风可选用槐角丸或柏叶汤;内风宜选用胃风汤人参胃风汤。④指以湿热为主因的下血。《杂病源流犀烛·诸血源流》:“肠风者,肠胃间湿热郁积,甚至胀满而下血也。宜槐花散,或四物汤加阿胶、山栀、地榆。而其条分缕判,则有风入大肠,留滞不散,挟湿而成者,宜加减四物汤;有阴分虚,血不循经而成者,宜四物汤地榆散合用。”参见便血有关条。

猜你喜欢

  • 产后脱肛

    出《王节斋公胎产》。多因平素气血两虚,复加产后劳伤,中气益虚所致。治宜大补气血。方用《傅青主产后编》加参生化汤合补中益气汤。

  • 川石斛

    见《临证指南医案》。为石斛之处方名,详该条。

  • 四维

    ①指四肢。《素问·生气通天论》:“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②指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方,又称四隅。《素问·气交变大论》:“水不及,四维有湍润埃云之化,则不时有和风生发之应。”③指四季中各

  • 厚德堂集验方萃编

    书名。4卷。清·奇克唐阿辑。刊于1865年。本编分述头面、目鼻、口、耳、痿痹、咳嗽、中暑、妇科、小儿、疮毒、折伤、解毒等门,包括各科病证。每门之前冠以总论(小引),次列所选验方。除治病诸方外,尚有药疗

  • 崔景哲

    【介绍】:南北朝时期北魏官吏,兼懂医术。清河东武城(今北京市境内)人。

  • 医略十三篇

    书名。14卷。清·蒋宝素撰。刊于1840年。本书为作者所撰的《医略》(共87卷)中的六淫门,计13卷,并附方1卷。书中对风、寒、暑、湿、燥、火及疟、痢、霍乱、瘴气等的辨证治疗分别作了简要论述,并附医案

  • 乳没汤

    《医学从众录》卷八方。乳香、防风、知母、陈皮、木通、香附各一钱,没药、川芎、甘草、当归、贝母各五分,薏苡仁、金银花、栝蒌仁各二钱,橘叶二十片。水、酒各半煎,食后服。治乳痈。

  • 张茂先

    【介绍】:见张华条。

  • 莲蒂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荷叶蒂之别名,详该条。

  • 面目浮肿

    证名。见《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有虚实之分。虚证亦称面目虚浮。多因脾、肺、肝、肾脏气虚衰所致。实证多由湿热壅盛、风火水气、阳明实热所致。《景岳全书·面病》:“面肿有虚实,肿者为实,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