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即兔缺。详该条。
指胁部低平之状。《灵枢·本藏》:“合胁兔骹者,肝下。”张景岳:“胁下之骨为骹……兔骹者,胁骨低合如兔也。”
定穴方法之一。出《灵枢·骨度》。古时以骨节作标志定出度数,测量人体各部长短、大小,称骨度。用骨度方法量取穴位则称骨度法。即不分人体高矮肥瘦,在一定部位内都折成相同分寸;厘定穴位所在。后世为了取穴方便,
妇产科著作。清·周贻观辑。3卷。刊于1830年。周氏采集群书,参以己见,辑成此书。分调经、求嗣、胎前、产后四门,概述妇女经带胎产常见病的病因、病机、病证及治法,并附以歌括,便以读者记诵。现存初刻本。
即泻肝。详该条。
见《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三。指在产褥期的妇女。
见《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为山蒟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蜗牛之别名,详该条。
出《脉经》。指月经不调,详该条。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铜锤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