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贵阳民间药草》。为九头狮子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陕西中草药》。为缬草之别名,详该条。
《济生方》卷五方。白芷、升麻、枳壳(麸炒)、黄芩、防风、半夏(汤洗)、石斛各一两,生甘草半两。为粗末,每服四钱,加生姜五片,水煎服。治风热蕴于脾经而致的唇燥坼裂,口舌生疮。
病名。出《仙传外科秘方》。指生于颈后天柱穴处的痈或有头疽。因邪热结毒上攻而发。证见寒热疼痛,四畔焮赤肿硬,连于耳项。宜急托里,以防热毒入脑。参见有头疽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兰香草之别名,详该条。
胸骨下端剑突周围部位。古称剑突为心坎骨(见《伤科补要》卷一)。
指卯时。《素问·脏气法时论》:“脾病者,……日出甚。”参见十二时条。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杂病》。“此症世呼鸡盲,一名雀目,……至晚不见,晓则复明。”(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详雀目条。
经外奇穴名。《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标幽赋》:“天地人三才也,涌泉同璇玑百会。”百会在顶应天,主气;涌泉在足应地,主精;璇玑在胸应人,主神。故称三才。
元代医官职称。系医学提举司之主要官员,只设1人,始设于1272年(至元九年),官阶从五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