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四川中药志》。为苦石莲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为小儿消渴之一。即消中。宋·黎民寿《简易方》:“若热蓄于中,脾虚受之,伏阳蒸内,消谷善饥,食欲倍常,不生肌肉,好饮冷水,小便频数,色白如泔,味甜如蜜,名曰消中,又曰脾消,属于中焦,病在水谷之海
七情之一。属正常的情志活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心在志为喜。”《素问·举痛论》:“喜则气缓。”但暴喜无度,则可成为致病因素。《灵枢·本神》:“喜怒无极则伤魄,魄伤则狂,狂者意不存。”《素问·阴阳
证名。指两手背有发热感觉。《内外伤辨惑论·辨手心手背》:“内伤及劳役饮食不节,病手心热,手背不热;外伤风寒则手背热,手心不热,此辨至甚皎然。”亦为伤寒邪在表之证。《万病回春·伤寒》:“手心热者,邪在里
见《造化指南》。为曾青之别名,详该条。
即手第三指。《灵枢·经筋》:“手心主之筋,起于中指。”
古代饮食养生要诀。《养生镜》:“食宜早些,食宜缓些,食宜少些,食宜淡些,食宜暖些,食宜软些。”这是老人饮食保健的基本要求,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是炼的异体字。详炼眉疮条。
见《广州植物志》。为铜锤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证治准绳·幼科》。即冷疳。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