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肾虚经行先后无定期

肾虚经行先后无定期

病证名。亦名肾虚经乱经行先后无定期证型之一。多因早婚,房室不节,产育过多等耗伤精血,以致肾气不固闭藏失职,冲任失调,胞宫蓄溢因之失常。症见经期先后不定,经血量少,色淡质稀,面色晦暗,头晕耳鸣,腰膝痠软,夜尿较多,大便不实等,是为肾阳虚证。治宜温阳补肾。方用固阴煎(《景岳全书》:熟地山药山茱萸人参五味子、兔丝子、远志、炙甘草)加肉桂附子补骨脂。或用定经汤(《傅青主女科》:兔丝子、白芍当归熟地黄、山药、茯苓柴胡荆芥穗)。

猜你喜欢

  • 外感呃逆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呃逆论》。指感受外邪所致的呃逆症。邪传半表半里,抑遏少阳者,症见身发寒热,呕逆作呃,脉弦大。治宜和解,用小柴胡汤。热邪结里者,症见内热口渴,唇焦便赤,脉沉数。治宜下热,用承气汤。

  • 浮肿者治其经

    选穴法之一。《素问·咳论》:“治藏者治其俞,治府者治其合,浮肿者治其经。”指浮肿者当取有关经脉五输穴中的经穴进行治疗。

  • 甘露儿

    见《救荒本草》。为甘露子之别名,详该条。

  • 食积腰痛

    病证名。腰痛之一。因饮食停积不化所致。《金匮翼·腰痛》:“食积腰痛者,食滞于脾而气传于肾也。夫肾受脾之精而藏焉者也。若食不消则所输于肾者,非精微之气,为陈腐之气矣,而肾受之,乱气伤精,能无痛乎?”宜用

  • 捻转行气

    行气法之一。指用捻转的手法来控制针感传导方向的方法。金·窦汉卿《金针赋》:“欲气上行,将针右捻,欲气下行,将针左捻。”据针灸临床实践,捻转的手法虽可促使针感的产生和加强传导,但对针感传导方向的影响似无

  • 阴火

    指饮食劳倦,喜怒忧思所生之火,属心火。元·李杲《脾胃论·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心火者,阴火也,起于下焦,……脾胃气虚,则……阴火乘其土位……。”

  • 何其伟

    【介绍】:清末医家。字书田。上海青浦人。其先祖从宋代起数代业医。何氏先学儒,能诗文,曾受到林则徐之器重,后继家业而为医。撰有《救迷良方》(1887年刊行),主述戒烟之方;另有《医学妙谛》一书(1893

  • 经脉不行

    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一。即经闭。详该条。

  • 经前吐衄

    病证名。指在行经期前,出现周期性口鼻出血的病症。详逆经条。

  • 莲花细舌

    病名。系指舌下生物如莲花状者。《焦氏喉科枕秘》卷一:“此症因心经积热,及气郁劳伤,兼挟暑湿热之气而起,舌下生五峰,尖似莲花之状。三峰者轻,七峰者重。”治宜清心凉血、解毒祛痰。可选用犀角地黄汤、黄连温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