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药志》。为猪牙皂之别名,详该条。
指进针时,针体和穴位皮肤约呈垂直刺入的刺法。主要用于肌肉丰厚处的穴位。《灵枢·九针十二原》:“正指直刺。”
病名。为疫喉火毒极盛,致喉中生泡,泡密有浆,咽喉腐烂之病证。治宜疏解、透达、清化。可选用粘子解毒汤等加减。
指方剂中各个药物的用量相等。
见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为黑老虎之别名,详该条。
见伤寒论注条。
元代医官职称。始设于1322年(至治二年),共2人,以协助太医院高级官员工作,官阶正四品。
病证名。①病在中焦,胃热则流热涎,脾虚则流冷涎。症见涎唾从口角流出,绵绵不已,睡时尤甚,以致浸淫口角及下唇,皮肤红赤,湿烂生疮。治法若因胃家有热者,宜清胃泻火。用清胃散加减;若因脾家虚寒者,宜温中补脾
二十三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详二十三蒸条。
①出《滇南本草》。为地瓜藤之别名。②见《湖南药物志》。为菍地之别名。各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