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草药手册》。为金线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滇南本草》。为葛根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因误食钩吻而出现中毒症状者。见《诸病源候论·解毒诸候》。钩吻又名断肠草、胡蔓藤、烂肠草、黄藤、毒根等。有剧毒。误食后初见口咽脘腹烧灼疼痛,呕噁流涎,吞咽困难,或腹胀腹泻。继则眩晕语蹇,肢麻无力,
《痧胀玉衡》卷下方。又名二十九号升象方。苏木二两,白蒺藜、红花、玄胡索、桃仁各一两,独活三钱,五灵脂七钱,降香、姜黄、赤芍药各六钱,大黄五钱,乌药、三棱、莪术、陈皮、青皮、皂角刺、香附(酒炒)各四钱。
见《贵阳民间药草》。为向天盏之别名。详该条。
【生卒】:六世纪【介绍】:南北朝时北魏医家。字思祖。馆陶(今河北馆陶)人。当过中散令、太医令等官职。曾汇集一百多人共同辑集《药方》一百多卷行世,已佚。
见遂生福幼合编条。
出《幼科发挥》。即盘肠气痛。见该条。
见《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六十二。即珍珠散第一方,见珍珠散条。
见《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外科》。为盾叶薯蓣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