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孙纵添条。
指引经药。即方中的使药。又称引经报使,某种药物对某经络脏腑及身体部位有特殊作用,可引导药力直达病所。如治太阳经病用羌活、防风;阳明经病用升麻、葛根;少阳经病用柴胡。咽喉病用桔梗;上肢病用桑枝,下肢病用
①中药炮制法之一。将药物露置户外,任其日晒夜露。②药物剂型之一。参见露剂条。
见继志堂医案条。
前胸部。《素问·刺热篇》:“热争则喘咳,痛走胸膺背,不得太息。”
病证名。又称热泻、火泄、协热自利。《万病回春·泄泻》:“火泻者,腹中痛一阵泻一阵,后去如汤,后重如滞,泻下赤色,小水短赤,烦渴脉数是也。”《医学入门》卷五:“火泻,实火口渴喜冷,痛一阵,泻一阵,肛门焦
证名。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指泄泻而腹满的病症。参见泄泻条。
见《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为大巢菜之别名,详该条。
元代医官职称。为低级官员,共2人。始设于1322年(至治二年)。参见太医院条。
①同心热,详该条。②心脉的病变。心主身之血脉,心有热,可使血逆于上,致上盛而下虚,下虚则生脉痿。《素问·痿论》:“心气热,则下脉厥而上,上则下脉虚,虚则生脉痿,枢折挈,胫纵而不任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