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脱绝

脱绝

亡阴引起阳脱,或亡阳伴随阴竭的阴阳相离绝的垂危证。如大出汗或大吐大泻的失水病人,属于耗失阴液(血),如救治不及,阴液(血)耗竭,就会导致阳气虚脱,出现冷汗淋漓,脉微细或芤大,四肢逆冷甚至死亡,即为亡阴引起阳脱的脱绝证。

猜你喜欢

  • 泻蛔痧

    病证名。即蛔虫病儿感染痧毒而致泻蛔之证。小儿素患蛔虫病,因痧毒入胃,胃必热胀,热胀之极,蛔不能存,下入大肠,由大便排出。治以放痧为主,用消毒三棱针刺臂弯、腿弯痧筋,放出紫黑毒血(《痧胀玉衡》)。

  • 深翳

    病名。见《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即沉翳。详沉翳、沉翳内障条。

  • 房劳蓄血

    证名。指饱后行房,竭力伤肝所致的蓄血。《张氏医通·诸血门》:“醉饱入房,竭力伤肝,蓄血在胃口者,韭汁、童便下越鞠丸。不应,合平胃散去苍术,加桃仁、丹皮相和服。虚人理中越鞠相和,服。在少腹,代抵当丸,加

  • 曹赤电

    【介绍】:见曹炳章条。

  • 膏人

    三种肥壮人中的一种。出《灵枢·卫气失常》。其肩肘髀膝高处的肌肉并不坚实,皮肤弛缓,腹肌纵缓下垂。

  • 神祟疼痛

    证名。《秘传眼科龙木论》卷四:“此眼初患之时,旧无根基,忽然发动,疼痛如锥刺,睑皮亦如火炙。”即痛如神祟。详该条。

  • 天竹叶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南天竹叶之简称,详该条。

  • 花旗参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西洋参之别名,详该条。

  • 小儿胃热吐泻

    病证名。《活幼心书》:“先吐而后泻者,乃脾胃有热,气促唇红,吐来面赤,脉洪而数,渴饮水浆,此为热也。”治宜彻热,用黄芩加生姜半夏汤。

  • 肘骨出臼

    病名。见《陈氏秘传》。即肘关节脱臼。详手臂出臼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