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封君达条。
【介绍】:南宋医生,龙溪(今福建漳州)人。编集《本草单方》十五卷,已佚。
见上海中医学院《中草药学》。为胡颓子叶之别名,详该条。
见《浙江中药资源名录》。为鹅脚板之别名,详该条。
参见皮毛条。
口腔的下壁。详腭条。
病名。指肛门部漏管如鹅羽管状者。《外科十三方考》下编:“先肿痛出脓,内有一硬管,时出脓水。”宜内服槐角丸加升麻五钱;外以马齿苋加入薰洗药中薰洗或挂线及手术疗法均可随症采用。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即露蜂房,详该条。
证名。指心窝部有迫急不舒感。《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证名。指肘部或肘前、后有发热感觉。《灵枢·论疾诊尺》:“肘所独热者,腰以上热;……肘前独热者,膺前热;肘后独热者,肩背热。”《类经》五卷:“肘前,内廉也,手三阴之所行,故应于膺前;肘后,外廉也,手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