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指瘟疫之腹痛如绞者。《杂病源流犀烛·瘟疫源流》:“绞肠瘟,肠鸣干呕,水泄不通,是此类绞肠痧,急宜探吐之,服双解散。”参见瘟疫条。
病证名,出《本草纲目》,又名血脐。指断脐后,脐部有血渗出,经久不止。可因患儿脐带粗大,干缩后,所缚的结松脱而出血;或因胎热内盛,迫血妄行而致。大多在出生后第一星期,脐带脱落的前后发现。如出血无其他症状
见小儿推拿广意条。
【介绍】:宋代医家。撰有《朱旦伤寒论》一卷。
经穴名。代号:LI10出《针灸甲乙经》。亦称三里。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前臂背面,阳池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距曲池穴2寸处。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桡神经深支,桡侧返动、静脉的分支。主治肘臂痠痛,上肢不遂,齿痛
见《分类草药性》。即刺梨,详该条。
【介绍】:见王德森条。
病证名。一指经血不按期循经而行。二指逆经。陈稚泉《妇科心得》:“女子经血妄行或吐血,或唾血,或口内血腥,用四物凉膈散加生韭自然汁服之。”
病名。见《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即骨槽风。详该条。
病名。《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历节风之状,短气自汗出,历节疼痛不可忍,屈伸不得是也。”《圣济总录》卷十:“历节风者,由血气衰弱,为风寒所侵,血气凝涩,不得流通关节,诸筋无以滋养,真邪相薄,所历之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