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

在胸部下方,相当于横膈与骨盆之间的部分。其中脐以上部分为大腹;脐以下部分为小腹或少腹。《素问·金匮真言论》:“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

猜你喜欢

  • 王海藏

    【介绍】:见王好古条。

  • 素问注证发微

    见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条。

  • 伤寒论读

    书名。清·沈尧封撰于1765年。作者认为《伤寒论》中所论伤寒,亦即《难经》所述伤寒的概念。据此分析六经病证,并辨太阳证传经、病解和误治,对于临症识病,分辨相似而相混的证候有一定的启发。末附脉法及《伤寒

  • 埋针疗法

    即皮内针疗法。见该条。

  • 阴毒

    感受疫毒所致的一种病证。《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其证类似后世所称之温疫、温毒发斑,以其面目青、身痛,故称“阴毒。”

  • 肝盛

    即肝气盛。详该条。

  • 和血熄风

    熄风法之一。治疗肝风内动偏于血虚的方法。热性病后期耗伤阴血,出现唇焦舌燥、筋脉拘急、手足蠕动,或头目眩晕、脉细数等症,用生地、白芍、天冬、鸡子黄、龟板、鳖甲、牡蛎、钩藤等药。

  • 谷气

    ①又称水谷之气。泛指饮食营养。《灵枢·刺节真邪》:“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也。”②山谷之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谷气通于脾。”王冰注:“谷空虚,脾受纳故。”

  • 毓麟芝室痘疹玉髓图像注解

    见痘疹全书条。

  • 暮食朝吐

    证名。见朝食暮吐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