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禾髎条。
消食导滞的简称。详消食化滞条。
出《日用本草》。为栗毛球之别名,详该条。
即早晨空腹服药。详空腹服条。
指外侧缘。《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
【生卒】:十九世纪【介绍】:晚清医家。上海青浦人。初业儒,任官职,后潜心医术,足迹遍及粤、鄂、湘、皖等省。1875~1908年(光绪年间)被征入京都,为孝钦皇后及德宗所重视,令掌御药房。晚年居上海,卒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又名赫痈。指生于脐上三寸建里穴之腹皮痈。证治见腹皮痈条。
下颌骨体的前下部分。
病证名。《诸病源候论》卷廿八:“肝虚不足,为冷热之气所干,故气上冲于目,外复遇风冷所击,冷热相搏,而令睑内结肿,或如杏核大,或如酸枣之状,肿而因风所发,故谓之风肿。”参见目疡条。
病证名。见《本草纲目》卷二十六芸苔:“初起似疿,渐如水泡似火烧疮,赤色,急速能杀人。芸苔叶捣汁,调大黄、芒硝、生铁衣等分,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