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膀胱病

膀胱病

六腑病候之一。膀胱主贮存津液化气行水,与肾相为表里。其病有虚寒实热之分。多因湿热蕴结或肾阳不足气虚客寒,气化失司所致。临床表现以小便失常为主。《素问·标本病传论》:“膀胱病,小便闭。”《诸病源候论·膀胱病候》:“其气盛为有余,则病热,胞濇小便不通小腹偏肿痛,是为膀胱之气实也,则宜泻之,膀胱气不足,则寒气客之,胞滑小便数而多也,面色黑,是膀胱之虚也,则宜补之。”《太平圣惠方》卷七:“虚则生寒,寒则脬滑,小便不禁,尿多白色,面黑胫酸,两胁胀满,则是膀胱虚冷之候也。”“实则生热,热则膀胱急,口舌燥,咽肿痛,小便不通,尿黄赤色,举体沉重,四肢气满,面肿目黄少腹偏痛者,则是膀胱实热之候也。”《本草经疏》:“膀胱实一证。癃闭,属膀胱实热。”“膀胱虚三证。小便不禁,属气血虚遗尿,属本经气虚。……膀胱气。”《杂病源流犀烛·膀胱源流》:“膀胱病者,热结下焦,小腹苦满胞转小便不利,令人发狂。冷则湿痰上溢,而为多唾,小便淋沥,故遗尿。鳌按,小便不禁,由膀胱气虚,……小便不通,由膀胱邪热。”治宜宣通气化,渗湿利水,温肾固脬等法。参见膀胱病各条。

猜你喜欢

  • 盛聚

    盛为实邪,聚为积聚。指实邪积聚,如痰浊瘀血等。《灵枢·厥病》:“心痛不可刺者,中有盛聚。”

  • 三桠苦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即三丫苦,详该条。

  • 滂藤

    出《本草拾遗》。为扶芳藤之别名,详该条。

  • 否(pǐ 匹)

    同痞。不通①指痞塞的证候。《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太阳所至,为积饮否隔。”《素问·五常政大论》:“备化之纪,……其病否。”“其病留满否塞。”《诸病源候论·瘘候》:“寒热邪气,客于经络,使血气否涩。”

  • 肝气胁痛

    病证名。见《医方考》卷五。指因情志不舒,肝气失于疏泄所致的胁痛。临床表现为胁肋胀痛,胸闷,饮食减少,疼痛部位走窜不定,时痛时歇,得暖气则痛胀见宽,如情绪波动其痛加剧,多见弦脉。治宜疏肝理气为主,如严氏

  • 史宝

    【介绍】:明代医家。字国信。萧山(今浙江萧山)人。平时注意搜集禁方,著有《伤寒要约》、《伤寒要格》,均佚。

  • 万民望

    【介绍】:见万表条。

  • 吹喉法

    喉科外治法之一。在祖国医学中的吹喉药常以清热解毒,去腐生肌,消肿止痛,润肺利咽之药所组成。共为极细末,吹于咽喉患处,使药物直接作用于患部。常用之吹喉药有冰硼散、清咽利喉散、锡类散等。

  • 锡麟宝训

    见保赤汇编条。

  • 胎水不利

    病证名。单南山《胎产指南》:“孕妇胸腹满胀便秘,遍身浮肿,名曰胎水不利,宜服鲤鱼汤。”参见胎水肿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