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色淡紫而尖生蓓蕾。多因嗜饮感寒伤肺,厚味伤胃,热郁而气血不畅所致,宜小柴胡汤加葛花、滑石、生地之类(见《伤寒舌鉴》)。
证名。指热积于内所致的胃脘痛。《症因脉治》卷一:“七情六欲之火,时动于中、膏粱炙煿之热,日积于内,热久成燥,积热之痛作矣。……时作时止,口渴唇燥,痛则多汗,栀连清胃汤,有下症,神芎丸。”《寿世保元·心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腕痈。见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聚英》。即长强。见该条。
病名。出《疡科选粹》卷三。即面发毒。详该条。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菟丝子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参见杜鸿渐条。
泛指素体虚、机能衰退的一些慢性病。病机上又称内有久寒。参痼冷条。
医案著作。廖伯筠等整理。此书医案分初生儿疾病、时行疾病两类,凡百例案例,均加按语。廖氏诊治小儿疾病,注重望诊,强调治病求本,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用药慎重,尤用峻烈之剂,当中病即止,以免伤正。1979年云
眵之俗称。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