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臂痛

臂痛

证名。指上下臂关节肌肉作痛。多由风寒湿邪侵袭、痰饮留滞、血不荣筋、阳气不足气滞血瘀或提挈重物损伤所致。《证治要诀·臂痛》:“臂为风寒湿所搏,或饮液流入,或因提挈重物,皆致臂痛,有肿者,有不肿者。……外有血虚一证,血不荣于筋,或致臂痛。”《类经图翼》卷十一:“凡人肩冷臂痛者,每遇风寒,肩上多冷,……此以阳气不足,气血衰少而然。”若臂痛由风寒湿侵袭所致,治宜蠲痹汤,若由血不荣筋,瘦弱,臂痛,则兼养血,宜蠲痹汤合四物汤。若怒动肝火而臂痛者,宜小柴胡汤加川芎当归。若痰饮流注而臂连肩背酸痛者,宜二陈汤星香散合用。若挈重伤筋,以致臂痛,宜琥珀散劫劳散,或和气饮。若臂痛由脾虚邪气相搏,宜补中益气汤加威灵仙桂枝姜黄等。若臂痛不能举物,气血凝滞者,宜舒筋汤。臂痛部位与经络循行相关。《医钞类编·臂痛门》:“臂痛,有六道经络,定其痛在何经络之间,以行本经药行其气血,气血通则愈矣。”如臂前廉痛属阳明,宜升麻白芷葛根;臂后廉痛属太阳,宜藁本羌活;臂外廉痛属少阳,宜柴胡、连翘;臂内廉痛属厥阴,宜柴胡、当归、青皮;臂内前廉痛属太阴,宜升麻、白芷、葱白;臂内后廉痛属少阴,宜细辛、当归、独活等。

猜你喜欢

  • 手厥阴

    即手厥阴心包络经。详该条。

  • 如圣白虎汤

    《医略六书·杂病证治》卷十八方。人参、知母各一钱半,五味子八分,麦门冬(去心)三钱,石膏五钱,炙甘草五分。水煎服。治自汗烦渴,脉洪涩者。

  • 皮膜

    即指今之鼓膜。《血证论》卷六:“肾开窍于耳,而肾脉却不上头,肾与心交,假道于心腑小肠之脉,以入耳中,名曰听宫。为司听之神所居,其形如珠,皮膜包裹真水,若真水破,而耳立聋,有为大声所震而聋者,皮膜破也,

  • 四皮麻

    见《湖南药物志》。为麻口皮子药之别名,详该条。

  • 凤眉疽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即眉疽。见该条。

  • 黄栀子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即栀子。详该条。

  • 韩氏医通

    综合性医书。2卷。明·韩懋撰于1522年。上卷分绪论、六法兼施、脉诀、处方、家庭医案共五章;下卷列悬壶医案、药性裁成、方诀无隐、同类勿药计四章。韩氏发展了淳于意的医案程式,具体指出四诊对病症鉴别的重要

  • 卡法

    ①正骨手法之一种。适用于骨折后有即将撕裂、分离的碎骨片或有重迭错位者。医者以拇食二指钳住伤处,逐渐加大力量,使碎骨片牢固的卡附于主骨之上,不致再移位;如系重迭错位的骨片,应在牵拉开后,用卡法使断端对齐

  • 归砚录

    医话著作。4卷。清·王士雄撰于1838年。本书汇集王氏在各地行医时的见闻、杂感、学医心得及诊疗经验。并选收诸家医案,附述个人治验,收采较多的民间单方、验方。书中颇多独到见解,并对古代医药文献中某些观点

  • 肉虫病

    病名。九虫病之一。一名肝虫病。《诸病源候论·九虫病诸候》:“肉虫,状如烂杏。……令人烦满。”参见九虫病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