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清·叶其蓁《妇科切要》。即捧心生,详该条。
见《浙江中药手册》。为栝楼之别名,详该条。
练功方法之一。出《易筋经》。一手握空拳置于腰后,另一手高举过顶,掌面下覆,曲肘钩掌,目注掌心,舌舐上腭,鼻调匀。《易筋经》:“鼻息调匀,用力收回,左右同之。”
清热、补阴药合用的治法。具有补阴退热的作用。如燥伤肺胃,症见咽干口渴,或热,或干咳少痰者,用沙参麦冬汤。如肺肾阴亏,虚火上炎,症见咽喉燥痛、咳嗽气喘、痰中带血、手足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者,用百合固金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顶门痈。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即眉疽。见该条。
病名。出《证治准绳·疡医》卷三。即蛇节疔。见该条。证治见指疔条。
指相对热灸而言,称不用任何热源进行灸治的方法为冷灸,如药物发泡灸等。
解剖名。见《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八。即眼睑。详该条。
病证名。小儿食物滞久成积,又名伤积。《幼科金针》:“小儿积证,多因哺乳失调,过食生冷油腻硬物,脾土受伤,停于中脘,或为风寒所感,或夜卧失盖,以致积气停留,面黄腹胀,往来潮热,口渴神倦,多睡少食,肚热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