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麻黄细辛附子汤,见该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车前草之别名,详该条。
解剖部位名。即肩锁关节。
出《脉经》。亦名双生、骈胎。指妇人一次怀二胎。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即龙胆,详该条。
眼科病证。见梁翰芬《眼科学讲义》。即赤丝乱脉证。详该条。
见《本草从新》。为明党参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白毛夏枯草之别名,详该条。
丛书。清·许豫和撰。刊于1785年。七种中除《重订幼科痘疹金镜录》为明代翁仲仁原作、由作者注释外,其他有《橡村痘诀》、《痘诀余义》、《怡堂散记》、《散记续篇》、《小儿诸热辨》及《橡村治验》六种均为作者
病名。又名风弦赤烂、胎风赤烂。新生儿或婴儿眼弦赤烂。多因胎毒或由脾胃蕴积湿热,复感风邪,风与湿相搏,结于眼弦而发,或由椒疮涩痒揉擦太过而致睑缘糜烂,胶粘。治宜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湿重用除湿汤;热毒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