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干舌
舌敛束缩短,舌面如荔枝干壳。为津液干涸至极,属危重之候(见清·杨云峰《临症验舌法》)。
舌敛束缩短,舌面如荔枝干壳。为津液干涸至极,属危重之候(见清·杨云峰《临症验舌法》)。
见《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为核桃楸果之别名,详该条。
即失笑散第一方,见失笑散条。
病证名。见《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卷三。通常指引起黑睛混浊或溃陷的外障眼病,以及病变愈后遗留于黑睛的瘢痕,如凝脂翳、宿翳等。实证多由肝风热邪引起,虚证常属肝肾亏损,阴虚火旺等,由外伤引起者,亦不少见。治
见汇刊经验方条。
病证名。即干霍乱。《世医得效方》卷二:“心腹绞痛,冷汗出,胀闷欲绝,俗谓搅肠沙,今考之,此证乃名干霍乱。”参见痧、干霍乱条。
指小肠。心为火脏,小肠与心相表里,故称小肠为“火府”。
即捏脊。详该条。
见清·刘士季《草木便方》。为钩藤之别名,详该条。
解剖名。见《伤科汇纂》。髃骨的别称。
见《医方约说》。为蟾蜍皮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