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荜拨丸

荜拨丸

①《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八方。荜拨白术桂心陈皮肉豆蔻各三分,煨诃子二两,丁香胡椒、炮姜、木香各半两,炮附子厚朴各一两。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粥饮送下。治气劳大肠时泄,不欲饮食,四肢厥冷,面色青黄。②《世医得效方》卷五方。荜拨、炮姜、丁香、附子(炮,去皮脐)、炒吴茱萸高良姜川椒各一两,山茱萸草豆蔻仁各半两。为末,枣肉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陈米饮送下,日三次。治滑泄

猜你喜欢

  • 狗葡萄根

    见《吉林中药手册》。为北豆根之别名,详该条。

  • 刺丁茄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丁茄之别名,详该条。

  • 通火汤

    《辨证录》卷四方。白芍药、玄参、麦门冬各一两,生地黄五钱,甘草、荆芥各一钱,白芥子二钱,茯苓三钱,半夏八分,陈皮五分。水煎服。治火郁少气,胁、腹、胸、背、面目、四肢填塞愤懑,时而呕逆,咽喉肿痛,口干舌

  • 腮颊热肿

    病证名。腮及颊部充血,发红而肿痛者。多因风热毒邪壅滞阳明、少阳经脉,以致气血郁遏而成。治宜疏风清热,解毒消肿为主。内服普济消毒饮,外用赤小豆末和蜜涂之。

  • 腹胀

    证名。出《素问·玉机真藏论》。一作腹。指腹部胀满不适,或腹部胀大。《诸病源候论·腹胀候》:“腹胀者,由阳气外虚,阴气内积故也。阳气外虚,受风冷邪气,风冷,阴气也。冷积于府藏之间不散,与脾气相壅,虚则胀

  • 灵兰秘典论篇

    《素问》篇名。灵兰,指灵台兰室,是黄帝藏书之所;秘典,即秘藏之典籍。本篇主要讨论十二脏腑的各种功能和脏器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心神在整体中的主导作用,说明人体是一个有机统一体,所以又名“十二藏相使论”。

  • 气胎

    病名。指假孕症型之一。《续名医类案》卷二十四:“因当经著气伤肝,久郁冲于血海,似怀胎而无形,此名气胎。”多因平素肝旺易怒,肝气郁结,气血运行不畅,冲任胞脉阻滞所致。症见经闭腹大,状如怀孕。治宜疏肝理气

  • 金莲正宗记

    为全真道祖师传记集,元代道士樗栎道人秦志安编。本书记全真源流,故以“金莲正宗”为书名。全书5卷,包括王玄甫、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王重阳及北宗七真等十四人的传,其中有较多神话传说内容。

  • 病名。古亦作写。①泄泻的简称。亦有仅指水泻者。《奇效良方·泄泻门》:“泻者,一时去水如注泄。”详泄泻条。②指呕吐。魏·张揖《广雅·释宫》:“吐,泻也。”《礼记·曲礼》孔疏:“写谓倒转之也。”详呕吐条。

  • 针刺补泻法

    指针刺治疗中,为了达到补虚泻实目的而使用的各种针法。一般分补法与泻法两类。早在《黄帝内经》中已有记载,如“微旋”、“出针按针”为补,“切而转之”、“摇大其穴”为泻。自元、明以后又有发展,如《金针赋》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