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系指牙齿干燥失泽。《疫痧草》卷中:“火灼液亏是以齿干。”多由胃热炽盛,火灼津伤,或疫喉、痧疹未透,热毒内炽,上炎齿牙,或阴虚火灼牙齿所致。治宜清胃泻热,或养胃生津,或滋阴降火。方可选用清胃散、清
见《广东中草药》。为山藿香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外台秘要》作髓孔,即腰俞,见该条。
病证名。见佚名《双燕草堂眼科》。即上胞下垂。详该条。
【介绍】:见胡宪丰条。
病名。见《医学准绳六要》。系指耳聋之因于气闭者。详气闭条。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狗舌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为番泻叶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指患喉痹时合并腮腺肿痛者。《本草纲目》稻附方:“喉痹、叱腮。用糯米三升,……水调如膏药,贴项下及肿处,一夜便消。干即换之。当令湿为妙。”
①见《植物名实图考》。为鸢尾之别名。②出《本草崇原》。为萹蓄之别名。各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