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明医家。武林(今浙江杭州)人。祖、父皆业医。嵩于习儒之暇,究心医学,搜辑医经方书及诸家本草,考订撷要,著为《本草发明》6卷(1578年)。分专治(某药治某病)、监治(某药监某药)两大法,常用
①骨名。①又名壅骨、虎骨、束骨。出《灵枢·本输》。解剖学同名骨。共八块(古称六块),其中豌豆骨系生长在肌腱内的籽骨,其他七块借许多韧带相连成一整体,上接桡骨,下接掌骨。②指第一跖趾关节骨突。《灵枢·本
熄风法之一。治疗实热证热极生风的方法。热性病表现高热、手足抽搐、两目上翻、项强,甚则角弓反张、神志昏迷,舌红苔黄、脉弦数,可用钩藤、地龙、全蝎、蜈蚣、生石决明、石膏、黄连、大青叶等药。
指胞睑生疮。见《审视瑶函》。系由火毒郁结,邪热上攻于目所致。初起肿痛微痒,渐致赤烂成脓,甚则寒热交作,饮食减少。治宜清热凉血解毒,服用加减四物汤,并可外用眼疮药掺患处。
泛指侵害人体的邪气。因邪气从外而来,故名。
证名。见《外科证治全生集》卷一。泛指因疮毒邪盛正虚,或失治、误治,致使毒邪内攻,扰及心营所致。证见心中烦乱,神昏,或恶心欲呕等。相当于败血症或脓毒血症。治法参见疔疮走黄。
见六种新编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四。又名龙疽、青龙疽。系有头疽生于背中部膏盲穴(第四、五胸椎棘突间,脊柱旁开三寸)处,手由中部搭着者。证治同有头疽。
【介绍】:明代藏医学家。世医出身。藏医北方学派代表之一。著有《医学史莲园光辉》。
见《本草蒙筌》。为闹羊花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