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燥法之一。治疗外感凉燥或温燥表证的方法。燥气通于肺,燥邪初感,肺失清肃,肺津不能输布,故宜轻宣润燥。轻宣有轻浮表散的意思。根据燥邪有温凉之别,用药各有不同,凉燥犯肺表现为头痛恶寒、咳嗽鼻塞、咽干口燥
出《雷公炮炙论》。即石榴皮,详该条。
即二母宁嗽汤作蜜丸。治证同。见二母宁嗽汤条。
病名。出《外科正宗》卷四。即虎口疔。见该条。
肝血不足而出现筋脉拘急的现象。肝主藏血,淫精于筋,其华在爪。故出现筋挛拘急,或筋痿麻木不用,或爪甲脆裂、干枯变形等。临床可见于贫血以及失血患者。
病名。出《疡科心得集》卷中。即鹳口疽。见该条。
见《不居集》上集卷二十五。即安肾丸第一方,见安肾丸条。
①骨名。指胸骨。详该条。②泛指胸部。《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甘疽……生于膺上,即胸膛两旁肉高处。”
【介绍】:南北朝时期北魏医生。清河(今河北省境内)人。崔彧弟子。
元代医官职称。为低级官员,共2人。始设于1322年(至治二年)。参见太医院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