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蛴蛕(huí 蛔)

蛴蛕(huí 蛔)

蛔虫的别称。《灵枢·厥病》:“心肠痛,恢作痛,肿聚,往来上下行,痛有休止,腹热喜渴,涎出者,是蛟蜻也。”张志聪注:“蛟蛕者,蚘虫也。”参见蛔虫病条。

猜你喜欢

  • 一窝风

    推拿穴位名。出陈氏《小儿按摩经》。位于腕背横纹正中处。能治腹痛、头痛、急慢惊风、泄泻等症,并能发汗祛风热。《小儿推拿广意·阴掌九穴疗病诀》:“掐之止肚疼,发汗去风热。”

  • 气病

    指脏腑经络气机失调的病症。见《诸病源候论·气病诸候》。有虚实之分。虚由精气内夺,实由邪气偏盛。虚症可见气耗、气消、气脱等;实症可见气结、气郁、气乱、气逆等。气病与情志过极关系密切,如怒则气上,喜则气缓

  • 脾气主升

    脾的功能特点。脾气能将饮食精微、津液上输于肺,再输布于其他组织器官而化生气血,营养全身。它的功能特点上升水谷精微,与胃主降浊相对而言。参见脾主升清条。

  • 推拿广意

    见小儿推拿广意条。

  • 欠舌风

    病名。又名吹舌喉风。系因心血亏而火易动,肺气盈而水不升所致。症见喉风而面白,舌向上、或破或不破者(《咽喉经验秘传》)。治宜滋阴养血。可选用四物汤、归脾汤等加减。参见吹舌喉风、阴虚喉风条。

  • 伤寒六法

    指伤寒病汗、吐、下、和、温、清等六种治法。

  • 袖口疳

    病证名。疳疮的一种。出《医宗金鉴》卷六十九。即下疳生于阴茎,外皮肿胀包裹者。

  • 蚤嗽

    病名。“蚤”通“早”。指平时尚可,至晨咳增。《不居集》卷十五:“蚤嗽,蚤起嗽甚,胃中有食积,至此火流入肺中,宜知母、地骨皮以降肺火。”参见咳嗽、早晨嗽条。

  • 精血同源

    精和血都靠饮食营养所化生,故称。参见精血条。

  • 扁竹

    ①见《植物名实图考》。为鸢尾之别名。②出《本草崇原》。为萹蓄之别名。各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