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即无莿根,详该条。
见《补缺肘后方》。为牡蛎之处方名,详该条。
病证名。麻毒炽盛,内陷营血而夹瘀斑的证候。清·马之骥《疹科纂要》:“麻疹不出,忽发红点者,名为夹斑。”由肺、胃同时受麻毒热蒸所致。症见恶寒,壮热,喷嚏流涕,腮红眼赤,咳嗽气急,继则全身既可见碍手的颗粒
阴阳之代名词。《素问·著至教论》:“此皆阴阳表里上下雌雄相输应也。”《素问·方盛衰论》:“持雌失雄,弃阴附阳。”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狗舌草之别名,详该条。
即胖舌。详该条。
【介绍】:元代医生。安徽祁门人。世业医,诊病重视切脉。
九虫病之一。又名白虫病、脾虫病。多因食未熟猪、牛、鱼肉所致。《诸病源候论·寸白虫候》:“寸白者,九虫内之一虫也。长一寸,而色白,形小褊。因府藏虚弱而能发动。或云:饮白酒,以桑枝贯牛肉炙食,并生栗所成;
周代医疗工作者的一种职称。参见医师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幽门,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