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蝟皮丸

蝟皮丸

①《证治准绳·疡医》卷五方。刺猬皮(烧存性)、蚺蛇头(烧存性)、魁蛤各一枚,蜈蚣一条半,虫、红娘子斑蝥(各去头足翅)、蛴螬蜘蛛水蛭(糯米炒)各三个,穿山甲三片,龙骨、炒川椒、川大黄黄连麝香桂心、水银各半两,石膏芒硝各一两,枯矾、滑石甘遂(与胡麻同炒)各二钱半,炮附子二枚,巴豆(去皮油)、雷丸各十五粒。为细末,研匀,炼蜜为丸,小豆大,每服一丸,空腹、临卧各一次,温水送下,未觉则每服加一丸。治乌癞,症见皮肤变黑,痛痒如虫行,手足顽麻,或两肘如绳缚。②《证治准绳·类方》第六册方。蝟皮(炙焦)一两,炒槐花、炒艾叶白芍药、炒枳壳地榆川芎当归、煅白矾黄芪贯众各半两,血余炭三钱,猪后悬蹄垂甲(炙焦)十枚,皂角(去弦核,醋炙黄)一挺。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米汤送下。治诸痔出血,里急疼痛。③《疡医大全》卷二十二方。刺蝟皮(酒浸,焙)三至四个,槐米一斤,当归三两。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二十丸,温酒送下。治痔漏。

猜你喜欢

  • 阑门

    ①《难经·四十四难》:“大肠小肠会为阑门。”七冲门之一。指大、小肠交界部位。形容此处如门户间的门阑,故称。②经外奇穴名。出《针灸大全》,原谓“在曲骨两旁各三寸”。一说“在阴茎根两旁各开三寸是穴”(《类

  • 脚气冲心

    脚气危证之一。见《外台秘要》卷十八。又称脚气攻心、脚气入心。指脚气病见心悸,气喘,呕吐诸症,甚则神志恍惚,言语错乱者。由邪毒上攻心胸所致。湿脚气而见攻心者,由于湿毒上攻,多伤阳,急宜温阳散寒,逐湿泄毒

  • 乳香寻痛丸

    《奇效良方》卷二方。乳香、川乌、没药、五灵脂、白胶香、地龙、干姜、半夏、五加皮、赤小豆各等分。为细末,面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腹黑豆淋酒送下。治中风瘫痪不遂,手足亸曳,口眼斜,或旋运僵仆,

  • 姚健元

    【介绍】:见姚应凤条。

  • 水梁木

    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秋枫木之别名,详该条。

  • 小儿吐血

    病证名。吐血多因素体阳热偏盛,乳食不当,郁而化热,热乘于血,血热妄行,随气上逆而成。《幼幼集成》:“胃中积热,火逼其血而妄行,故从口吐出,宜清其胃火。”用犀角地黄汤合四生散。如突然吐血,面色苍白者,为

  • 肾经

    ①足少阴肾经之简称。见该条。②推拿穴位名。又名肾、肾水。①位于小指远端指骨的腹面。见《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现一般以此为准。②位于腕部尺侧。见《幼科推拿秘书》。③男位于小指中段指骨的腹面,女位于

  • 多喜

    证名。出《灵枢·行针》。指喜乐不禁之症。参见喜笑不休条。

  • 水突

    经穴名,代号ST10.出《针灸甲乙经》。别名水门。属足阳明胃经。位于颈侧部,人迎穴与气舍穴连线的中点处;或于胸锁乳突肌前缘,平甲状软骨下缘处取穴。布有颈皮神经,深层为交感神经发出的心上神经及交感干,并

  • 鱼尾毒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多由足太阳膀胱经湿热凝结而成。生于项后发际两旁角处,脑后发之旁,属浅表轻症,易成脓,治同外痈。相当于枕后化脓性淋巴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