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治准绳·杂病》。又称吐清水。详该条。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罗裙带之别名,详该条。
见《江西民间草药验方》。为琴叶榕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银海精微》。即尘埃入目。详该条。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水半夏之别名,详该条。
①刺法。指入针后,以拇食两指持住针柄,如搓线状朝一个方向捻转的方法。《针经指南》:“搓者,凡令人觉热,向外针似搓线之貌,勿转太紧。治寒而里卧针,依前转法,以为搓也。”有的搓法掺以提插,区分寒热。如《针
即灯火灸,见该条。
五脏病邪之一。《难经·十难》:“心脉缓甚者,脾邪干心也。”《灵枢·五邪》:“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阴阳俱有余,若俱不足,则有寒
白苔满布,有两条灰色苔呈纵形排列的舌象。若灰苔色润,可刮净者,为脾胃虚寒挟食滞,宜温中健脾消滞。若苔干厚无津,刮之不净,为肠胃热结已实,宜通里攻下(见《伤寒舌鉴》)。
股(大腿)的外侧。《素问·骨空论》:“股骨上空在股阳,出上膝四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