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灵枢·海论》。见血海条。
见《江西草药》。为合掌消之别名,详该条。
见《明医指掌》卷十。即疳。详疳条。
古病名。见《肘后备急方》卷一。即鬼击。详该条。
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三。即恶阻。详该条。
见《药材学》。即柿霜,详该条。
经外奇穴名。见《针灸秘开》。位于前臂屈侧,神门穴直上4寸,向内侧旁开0.3寸处。主治疔痈。艾柱灸(患侧)3~7壮。
见《中药材手册》。为豨莶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清代医生。字含徵。安徽歙县人。撰有《医津一筏》一卷,主要为对《内经》的注疏。
表里错杂的证候。因平素卫气不足,感邪后邪热内结;或素有胃肠蕴热宿食,复感风邪;或表证治疗失当,里实误用发汗等所致。既有恶风、汗出等表虚证,又有腹痛便秘、舌苔厚黄等里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