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疡医准绳》卷四。系生于足三里穴处之痈疽。多由劳损伤筋,胃热壅结而成。初肿形如牛眼,拘急冷疼,其色青黑,渐增肿痛,一般五、七日破溃,出紫血,次出稀脓。宜内服加味三星汤,外用太极黑铅膏。余参见外
少阳相火。《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四之气,畏火临,溽蒸化。”张景岳注:“少阳相火用事,其气尤烈,故曰畏火。”
出《本草经集注》。即桃茎白皮,详该条。
同回阳救逆。详该条。
脉诊中,把两种形状、性质相对的脉象并列,作为对比的方法。如浮沉、迟数、滑涩、虚实、大小等。《医原》:“经以浮沉、缓急、大小、滑涩八脉……即于八脉中,分对待、微甚……。”
见《药材学》。为南烛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药志》。为杜仲之别名,详该条。
见《文山中草药》。为大麻药之别名,详该条。
见《南京民间药草》。为犁头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经效产宝》卷中。即产门不闭,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