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灵枢·五变》。①即消渴病。《儒门事亲》:“消瘅者,众消之总名。”《证治准绳·消瘅》:“渴而多饮为上消,经谓膈消;消谷善饥为中消,经谓消中;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经谓肾消。”参消渴、上消、中消、
经外奇穴名。即利尿穴,见该条。
即百日咳。详该条。
见针灸甲乙经条。
见黄帝十二经脉明堂五脏人图条。
见《四川中草药通讯》(1):30,1972。为碎米柴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三。即缓疽。见该条。
见《广西中药志》。为莲生桂子花之别名,详该条。
脉象与尺肤诊候互相参合。寸口部的脉象与尺肤的诊候有相应之处,故诊病可以将脉象与尺肤诊候互相参合比较,以正确诊断疾病。《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夫色脉与尺之相应也,如桴鼓影响之相应也,不得相失也。……脉
【介绍】:见凌奂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