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的部位。见《证治准绳·杂病》。即白睛,详该条。
古病名。《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微涩为不月,沉痔。”即痔下垂。参见内痔条。
病名。出《灵枢·厥病篇》。系指完全失去听觉者。多由年高体弱致听力逐渐下降,甚则耳聋无闻。或卒然而致之耳聋无闻者。参见暴聋条。或出生即耳聋无闻者。或外伤亦可致耳聋无闻。宜结合全身情况辨证施治之。宜配合针
病名。《外科启玄》卷七:“有齿断上长出如鸡足距,长约一二寸,误触之则痛连心。”生于上龈者系足阳明胃经之毒,生于下龈者为手阳明大肠经之毒。治宜清泻阳明热毒。可选用清胃散、黄连解毒汤、普济消毒饮等加减。
见《本草纲目》。为油桐子之简称,详该条。
①(hé)。①配合、符合。指脏腑的表里内外关系。《素问·五脏生成篇》:“心之合脉也,……肝之合筋也,……。”②应当、相宜。《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阳明病,面合色赤。”③闭密、闭拢。《素问·诊要
新出土古佚医学帛书。残卷,撰人未详,约为秦以前的作品。1973年于湖南长沙市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之一。全文约四百余字,主要谈脉法,特别是灸法或砭法与脉之间的关系。
诊法。出《望诊遵经》。望面部色泽用以推断疾病的预后。人体内在气血盛衰,可外现于面部色泽,尽管病色各有不同,总以明润光泽,预后较好;枯晦不泽,预后较差。
《增补万病回春》卷五方。当归、川芎、白芍药、生地黄、熟地黄各二份,桔梗、人参、栀子、黄连、白芷、蔓荆子、菊花、甘草各一份。为粗末,加细茶一撮,灯心一团,水煎,食后服。治劳神肾虚,血少眼痛。若热甚加龙胆
①经穴名。即然谷穴。《针灸甲乙经》卷十二:“女子不孕,阴暴出,经水漏,然骨主之。”见然谷条。②骨骼部位名。相当于舟状骨部分。《灵枢·脉度》:“脉者,少阴之别,起于然骨之后。”杨上善云:“然骨在内踝下近